JavaScript is required
衛教文章
衛教文章

我有「腸躁症」嗎?一次整理原因、症狀、治療建議!

2025.09.18

森朗醫學

森朗醫學
cover

您的腸子也很「敏感」嗎?

每當緊張或出門時,是否總是上演「跑廁所」小劇場,伴隨腹絞痛、脹氣等不適?這些反覆出現、卻找不到明顯原因的腸胃困擾,讓您不禁懷疑自己是否得了「腸躁症」,尤其拉肚子和便秘反覆交替出現,但只要上個廁所就能暫時緩解,看似小問題,實際上卻讓人求助無門,也嚴重打亂日常生活節奏。 那麼,這些症狀到底算不算腸躁症呢?接下來,我們將帶您認識甚麼是腸躁症,並從醫療科學角度出發,整理3件重要關鍵步驟,幫助您學會確認自己是否得到腸躁症,並陪您找出背後原因,進一步達到症狀緩解與腸躁症和平共存的方法!

目錄

1.「腸躁症」甚麼? 2.我有「腸躁症」嗎? 3.如何確定是不是「腸躁症」?

「腸躁症」甚麼?

腸躁症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 IBS)又稱「大腸激躁症」,並非單一的腸胃疾病,而是屬於「功能性腸道症狀」的一種狀況,其中常見且典型的症狀表現,就是長期反覆的腹痛、腹脹,伴隨著排便習慣的改變,像是一下子拉肚子、一下子便秘,或者感到緊張、焦慮、壓力等情緒,就會受到刺激想衝去廁所的反應。

我是「腸躁症」嗎?

很多人會以為只是腸胃比較敏感、飲食不規律,卻忽略了這些問題其實已經持續干擾日常生活,腸躁症之所以會對生活、工作、社交造成困擾,在於它發作的時候「沒有固定模式」,有時候症狀來得突然,讓人不敢輕易出門,甚至在上班開會或重要社交場合中會因為腸胃問題,感到更焦慮與不安。

■30秒自我評估:您有這些狀況嗎?

□便祕和腹瀉交替
(每天3次以上或每周少於3次)

□大便型態不固定
(會出現稀軟、水狀、硬塊便便)

□排便反覆腹痛
(肚子絞痛會在排便後獲得緩解)

□大便會沾黏馬桶
(排便要用力解,或感覺解不乾淨)

若以上狀況反覆出現三個月以上且每周至少一次,就有可能是「腸躁症」,建議及早諮詢掛號森朗診所【腸胃專科門診】,由醫師診斷與安排檢查、介入治療,才能避免小症狀持續惡化,影響生活品質。

為什麼「情緒」會刺激腸道出現反應?

這就要提及前面幾篇文章有介紹到的「腸腦軸」(Gut-Brain Axis),在腸道與大腦之間雙向溝通、透過神經、免疫與腸道菌相相互傳遞訊息,當我們緊張、焦慮或壓力大時,大腦會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影響腸道蠕動,導致腹痛、腹瀉或便秘。反過來,如果腸道菌相失衡或腸胃功能異常,也會回過頭影響情緒與心理狀態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腸躁症患者常在情緒波動或壓力情境下,出現明顯的腸胃症狀。 但腸躁症的症狀很容易與其他腸道疾病混淆,因此需要透過專業檢查與診斷,才能更精準確認、及早介入治療與調整。

如何確定是不是腸躁症?這3件事很重要!

1.「大腸鏡檢查」:初步排查腸道狀況
首先,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,以排除大腸腫瘤、免疫性疾病等結構性問題。內視鏡檢查更搭配 AI 系統輔助判讀,能降低病灶被忽略的風險,讓檢查更精準。

2. 配合醫師診療:對症追蹤,逐步改善
腸躁症雖然沒有立即威脅健康的病變,但卻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透過醫師的診斷與藥物治療,可以針對症狀給予適當緩解方式,同時持續追蹤症狀變化,並根據個人情況調整治療計畫。

3. 加值進階檢測:找出潛在影響因子
除了基礎檢查,建議可進一步的檢測,例如【自律神經檢測】,用來評估壓力、疲勞、焦慮指標與風險;或是【腸道菌相】檢測,分析體內益菌與壞菌的比例,提供更客製化的健康建議與指引,不用擔心想改善腸躁症,卻吃錯益生菌的問題。

👉 若你長期被腸胃問題所困擾,不要獨自承受,腸躁症的治療不僅要改善腸道症狀,也需要同時做到壓力管理、睡眠與心理健康,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質,若想了解更多門診、檢測服務,歡迎來電02-2508-0005或加入官方LINE諮詢、預約。